编者按:在哪里阅读?走出你温馨的小家,除了图书馆、学校、书店,你社区的一角也许就有一个安静的阅读角落。遍布上海各个社区和商圈的城市书房,构成了书香上海的基底。
这些身边的城市书房,市民阅读、休憩、社交,成为市民生活的公共客厅。在2025上海书展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几家城市书房,它们或许不起眼,但它们就是安静地在那里,散着书香敞开大门,欢迎每一位市民。
在上海静安区苏州河南岸,沿着南苏州路走去,一座7开间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十分显眼,这处充满墨香与古韵的空间就是未央学馆。
作为石门二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是上海市示范级儿童友好阅读空间、市级社会美育大课堂、上海市妇联“家+书屋”,更是周边居民与白领心中的“公共客厅”。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渐浓,全龄段市民在这里阅读、研学、社交,让书香与文化传承成为“书香上海”最生动的注脚。
古色古香的阅读活动空间
周五傍晚时分,暑热刚刚消去,18组亲子家庭身着汉服坐在未央学馆西殿,在陈再阳老师的带领下诵读《论语》。“亲子诵经典 书香传家风”儿童友好公益创投项目从今年2月启动,《论语》启蒙进阶课开班以来,每周上课,已经风雨无阻地进行了6个月。

论语启蒙进阶课上,孩子们身着汉服沉浸式学习《论语》。
作为学馆的核心课程之一,论语启蒙进阶课计划用一年时间、44堂课解读整本《论语》,受到周边家庭的欢迎。未央学馆负责人晓英并不限制课堂学员,“这是公益课程,只要亲子家庭有兴趣,我们都欢迎大家来参加。”
西殿古色古香的装修与课程内容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是论语课的课堂,更是名家讲坛的主场,上师大教授的经典解读、知名汉服妆造师的分享都曾在此举行。
而相邻的东殿,则藏着另一片阅读天地:靠墙的三层红色矮书架摆满传统文化书籍与绘本,小朋友们可以坐在矮桌前席地阅读。整面玻璃让空间更加通透,搬走桌椅后,这里又变身舞蹈房,供社区舞蹈队排练使用。汉服衣架上挂满的各式传统服饰,随时为沉浸式体验活动待命。

东殿靠墙书架上,有3000余册传统文化书籍供少年儿童取阅。
全年龄段覆盖周边居民
未央学馆的诞生,源于一次精心策划的 “文化升级”。去年,石门二路街道与辖区社会组织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携手,历经十个月的打磨,将原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迭代升级,共同打造出这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与传习基地。
“我们要做的不是单一团队的‘小圈子’,而是全龄段、全时段、全域段的文化服务。”晓英说。每天从早9点开放至晚7点半,这里的灯光为不同年龄层的市民亮着:放学后的孩子抱着国学绘本在矮书架前驻足,楼宇白领利用午间一小时参加宋代点茶体验,社区舞蹈队的成员们身着汉服排练《诗经》舞蹈,周末亲子家庭则围坐在一起,在双语绘本课上共度温馨时光。

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课程。
周边18栋商务楼宇与居民区的辐射范围,让学馆成为连接“工作圈”与“生活圈”的纽带。“儿童多是附近居民,年轻人以白领为主,连老年舞蹈队都有跨街道赶来的成员。”晓英介绍,学馆的3000余册藏书以国学经典和传统主题绘本为主,由区图书馆统一配送,支持借阅,而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则延伸了“阅读”的边界——在这里,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不仅是看书,还有节气课堂上的非遗手作体验,有“八雅”课堂上对茶道、花艺的尝试,有跟着老师诵读《论语》时对经典的感悟。

书架上精选的书籍,都与传统文化相关。
从空间到社群的情感联结
在未央学馆,空间的价值早已超越物理载体,成为培育社群情感的土壤。六年级女生徐涵的故事让晓英印象深刻:为了坚持参加每周的国风舞蹈课和论语班,她主动规划时间完成作业,学业效率提升,妈妈从最初的担忧变成全力支持。
《论语》启蒙进阶课也受到周边居民欢迎。今年父亲节遇上暴雨,学馆的诵读活动仍如期举行,不少爸爸带着孩子冒雨赶来,进门后第一件事是用吹风机给孩子吹干淋湿的衣服。更有来自浦东、徐汇、黄浦、长宁等区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跟上课程,特意调整了其他课外班的时间,每周五雷打不动地跨越半个上海赶来。“孩子们为了上课主动规划作业时间,家长们风雨无阻的支持,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晓英笑着说。

苏州河畔的未央学馆。
上海书展启幕在即,晓英正带着未央学馆的团队筹备一场特别的 “文化亮相”。他们将走进上海展览中心的书展主场,在上海市妇联“家 + 书屋”展区亮相。,学馆团队将在现场开设互动体验环节,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揖礼,让孩子们在抬手躬身间,直观感受中华传统礼仪的雅致韵味与文化底蕴。
“每周 6 场常态活动,4 支舞蹈队常年排练,还有随时加场的名家讲坛。” 晓英说,学馆就像一个 “文化磁场”,吸引着对生活有热爱的人,而大家的坚守与投入,又让这个磁场的温度越来越高。

小朋友们参加国风自然探索营。
从苏州河畔的打卡地标到社区居民的日常去处,未央学馆的故事是上海社区城市书房的缩影。在这里,阅读不分年龄、不限形式,文化不远不近、触手可及。当这样的空间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便织就了 “书香上海” 最坚实的基底。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家门口的城市书房|未央学馆,苏州河畔的 “文化客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