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hyde1088 2025-07-27 中式家装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进入暑期,和气温一起攀升的还有户外运动的热度。一些未曾经过旅游开发,甚至人迹罕至的区域,成了互联网上的“小众线路”“极限之旅”“此生必去”。但与此同时,与旷野的诱惑一同而来的,还有危险。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失联、遇险甚至遇难事件,将户外运动安全的话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大学生九峰山迷路

多方力量连夜救援

四川省彭州市九峰山距离成都市区车程不到100公里,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这里成为川渝户外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徒步目的地。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2025年5月11日傍晚,一位大学生报警求救称自己在九峰山迷了路,四川彭州立即组织多方力量展开救援,经过一夜的艰苦搜寻,大学生在第二天上午被找到并解救。

记者在事发后两天赶往四川省彭州市,尽管救援已经结束,但负责这次救援总体指挥调度的边德翰无法平静,这不是他第一次参与失联救援,在他心里,这一次次险情本都可以避免,同样的事故并不该反复发生。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当日晚上8时许,彭州市应急、医疗、社会救援队、村民向导等共计三十余人赶到山脚下的九峰村村委会参与救援。边德翰向记者解释了救援力量的配置,“第一时间接到报警,我们就研判需要多少人,应急、消防、属地政府,包括公安,最少都是20人。”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据介绍,救援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但是人命关天,究竟调度多少人,要根据地形复杂程度来决定,未开发区域内的迷路事件,没有轨迹可循,搜救难度极大,成本极高。

而彭州市应急、卫健等部门出动的人力物力,事发村镇干部所付出的辛苦,属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无法折算成现金成本。

户外探险事故频发

迷路成主因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2024年元旦刚过,四川彭州境内另一座未开发的“野山”铁瓦殿发生9名徒步者集体失联事件,救援队出动150余人持续7天最终将9人成功救出。

2024年11月,九峰山,9名徒步者集体失联,而这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8人获救,1人送医途中死亡。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在过去,探险是小众的活动。从事探险的人有一些是出于科研、考古等工作需要。近年来,涉足徒步探险活动的国人覆盖到了各个领域。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户外运动和户外探险并没有严格区分,只是探险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它们从不等同于户外旅游,是有一定门槛的户外运动。

由中国探险协会探险研究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中称,2024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涉及人员1126人,受伤92人,死亡84人,失踪11人。其中徒步项目占事故数量最多,涉及人员也最多,达822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73%。而徒步事故中最大比例的原因是,迷路。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令驴友们趋之若鹜的九峰山,铁瓦殿,位于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龙门山脉中,从成都驱车向北行驶一个多小时,地势猛然凸起,拔节出横亘绵延的龙门山脉。而九峰山与铁瓦殿的大部分区域在2021年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按照四川省国家公园的相关管理政策,彭州境内的国家公园的大部分区域不对普通游客开放。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目前,已知在九峰山和铁瓦殿一带,生活着7只野生大熊猫和不计其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这些珍贵的动植物对人类活动异常敏感。

违规徒步问题突出

管理面临挑战

我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四个片区‌‌。而彭州境内的九峰山、铁瓦殿区域,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邛崃山——大相岭片区,是大熊猫重要的交配廊道。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根据2022年出台的《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公园核心区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适当开展有限人为活动,比如科考、生态监测等。而未经政府批准的徒步活动,并不在“可以开展的有限人为活动”之列。但是,《暂行办法》目前只规定了能与不能,并未涉及处罚及标准。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保护站,这里承担着对国家公园彭州片区的管理维护、科考、宣教等工作。在大熊猫展厅外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有不少人将这里误认成了国家公园的售票处。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记者在彭州的几处热门山地蹲守发现,来来往往的徒步者中,轻装行进的居多,这意味着他们大概率是会在天黑前下山返回。而一部分重装上阵的,则有可能会在山上过夜。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对于想要探险的徒步者来说,山脚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攀爬的起点,想要在绵延几百公里的山脚构筑起密不透风的防护体系,不具有现实操作性。而如果真的用铁丝网将整座山圈住,也阻断了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迁徙廊道。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为了保护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国家公园彭州管护站在九峰山的山腰,有可攀爬道路的部分区域设置了一段铁丝网,属地公安还加装了有语音提示功能的摄像头。然而根据某户外App上的指南,哪里的铁丝网可以翻越和钻行,均有详细的教程。这个大熊猫国家公园九峰山区域最后的一道屏障,成了冒险者寻求刺激的游戏关卡,在“此生必去”的诱惑面前,这段铁丝网显得那样短小与脆弱。

2024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国家公园法草案。2025年1月,国家公园法草案二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一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国家公园核心区和一般保护区可以开展的人为活动与禁止开展的活动,并将对于生态破坏,违反管理规定等行为的最高处罚标准大幅提升。

救援费追偿首开先例

个人承担部分界定成难题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记者搜索到了一些成渝地区户外徒步微信群,群内每隔几分钟就会有新的徒步活动消息,它们大多以扫描二维码进群的方式发出邀请。其中,不乏“赵九铁”的邀约。而群主,往往就是此趟行程的领队。然而在2024年周先生遭遇的9人迷路事件中,正是因为领队的错误指引才导致了意外发生。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按理说,领队应该是团队中经验最丰富,路线最熟悉的人。旅途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与禁区,他是最清楚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部分领队从未接受过专业户外救援培训,一旦发生意外,团员也无法追究活动发起者的责任,更无从追索经济损失。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被救出的周先生被送往山下的村卫生院休息,这期间,他和部分队友支付了救援队7天的救援费用。

这是彭州市政府第一次向违规徒步者追索救援费用,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八十二条中“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的规定向当事人追责。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尽管旅游法明确了旅游者受到救助后应当支付相关费用,但如何界定“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成了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难题。

探索疏导结合新路径

从彭州市政府,到行业协会,再到具有多年户外运动经验的爱好者,在近年来汹涌的户外热潮中,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堵得住上山的入口,却堵不住远山的诱惑。这两年,彭州市政府发动社会合力,通过规划新的优质徒步线路,引导和规范户外运动的发展。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龙门山户外运动学校的傅建军带着同事来到彭州一处未开发山地进行勘测,受到彭州市政府的委托,他们要为这条即将公布的新徒步路线进行安全评估。未来,这个结合了攀岩、探洞、徒步、溯溪等多种户外运动项目的线路,将在充分的安全保障条件下,迎接全年龄段户外运动爱好者。

傅建军的户外运动学校,开在了龙门山脚下,学校开设了户外领队培训,青少年户外安全夏令营等课程。在他看来,尽情享受山野的前提,必须是充分了解风险,做足准备。

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当越来越多的人深入山野,感受自然风土,甚至挑战体能极限。谁也不能否认,大自然成为当今快节奏生活的天然减压阀,焦虑情绪的释放剂。我们需要户外运动,但也需要敬畏规则,量力而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新闻调查丨户外探险事故频发,如何规范管理“越界”行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