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基协披露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续创历史新高。
分类别来看,在各项基金中,债基继续担纲了规模增长的主力,单月规模增加超过5000亿元;而在年化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货基则经历了超过千亿规模的净赎回。权益类资产方面,受益于行情的升温以及新发的活跃,股基、混基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受益于港股上涨以及美股迭创新高,QDII基金整体净值单月涨幅也超过4%。
规模再创新高
7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
据统计,公募基金总规模较5月末的33.74万亿元增长6519亿元,环比增幅1.93%,这也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自2024年初以来,第九次创下历史新高。
6月债基增加5000亿元
在增量的6000多亿规模中,债基依旧担纲了增幅主力。
6月底,公募债券基金总规模达7.28万亿元,与5月底的6.77万亿元相比增长5078亿,增幅约7.5%。
拉长时间来看,债基规模在年内已连续四个月内实现增长,也成为公募基金规模跃升的重要力量。具体来看,3月债基规模小幅增长634亿元,4月债基规模增长约1402亿元,5月增长2218.76亿元,6月则实现超5000亿的大幅增长。
对于债基的后市,财通基金认为,短期看,中美谈判可能会出现进一步进展,当前央行呵护流动性目的较为明确,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预计国内基本面可能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建议继续按照震荡市的思路来操作。前期较为平坦的曲线亦限制了收益率下行空间,债市破局点或在央行买债。
财通基金表示,长期来看基本面目前表现趋弱,且中美未来的贸易谈判可能仍较为曲折漫长,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预计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建议继续保持战术积极,债市仍有做多的机会。
摩根士丹利基金周梦琳回顾年内债市表示,今年基金有两轮明显的延长久期动作。一是在去年底到今年2月初,利率债基久期达到4.5年水平,随后央行暂停公开市场买债叠加股市风险偏好提升引发了一轮20BP的调整。二是近期,利率债基久期从3.5年提升至5.1年,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基金对债市的看涨情绪较强。基金延长久期行为反映了对市场后市行情的乐观看法,但目前10年期利率已降至1.6%附近,较高的久期也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利率风险。
“展望下半年,债券市场依旧处于牛市环境,基本面和资金面支持债券市场持续走牛。但是债券市场有一个隐忧:低波动率、低利率、低利差环境下高杠杆高久期的脆弱性。”周梦琳表示。
此外,截至6月末,货币基金规模为14.23万亿元,与5月底的14.39万亿元相比下降1675亿元。有分析指出,当前货币基金的整体年化收益率已不足2%,在权益市场升温的过程中,货基的收益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已然下降。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微增
6月份的A股行情可观,上证指数涨2.9%,深成指和分别涨4.3%、8.02%,因此权益类股票也迎来规模的上扬。
6月份,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规模分别较5月底增加1483.47亿元和1213.31亿元,增幅分别为3.24%与3.4%。
发行端,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月内新成立权益类基金110只,发行总规模达516亿元,约占新发基金总规模的40%。其中,截至6月底,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24只产品完成募集并成立,合计募资226.8亿元。
易方达基金经理陈皓认为,下半年的A股市场表现仍值得期待,一方面,AI、军工、创新药等产业进展方兴未艾,有望推动相关公司的价值中枢继续提升;另一方面,海外降息周期并未结束,国内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呵护力度不减。“展望下半年,我们有望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迈入新阶段,并催生更多的投资机会。”陈皓表示。
中欧基金也认为,国内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助力经济实现温和复苏。随着货币宽松政策逐步落地,流动性也将进一步增强,为A股和港股提供有力支撑。不过,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旧是市场的一大变数,需密切关注其政策走向。整体来看,预计市场将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此外,受益于南下资金汹涌买入,恒生指数6月份也涨超3%;叠加美股迭创历史新高,以及外汇局官宣释放超过30亿美元的额度,QDII基金在6月也实现了小幅增长。6月底,QDII基金总规模为6837亿元,与5月底的6542亿元相比增长294.95亿元,增幅约为4.51%。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创历史新高!债基继续“扛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