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走过15年,AI时代能否带来“三分天下”的新生态?

RISC-V走过15年,AI时代能否带来“三分天下”的新生态?

hyde1088 2025-07-18 装修装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2022年,RISC-V国际基金会(RISC-V International)宣布,全球搭载RISC-V核心的芯片出货量总计超过100亿颗。从2010年诞生以来,RISC-V达到100亿颗芯片的目标只用了12年,在它之前,ARM用了21年,x86则花了大约30年甚至更久时间。

但与x86和ARM相比,RISC-V却显得“不够有名”。7月16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 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香山”项目的发起人包云岗在演讲中提到,目前推广RISC-V时仍遇到各种困难,其中有一条是企业经常会问“RISC-V是什么?”

RISC-V中文全称是第五代精简指令集,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在2010年提出的新指令集。

芯片设计严格遵循标准规范,指令集就是芯片能够理解的基本命令的一套“标准语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指令集架构是x86和ARM,前者主要靠英特尔与AMD定义,已经在电脑、服务器等桌面硬件领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后者则在智能手机主导的移动硬件爆发时崛起,并垄断了这部分市场。

与x86和ARM不同,RISC-V诞生后由加州伯克利分校发起成立的非盈利组织RISC-V国际基金会管理,完全开源、无授权费用,任何公司及开发者都可自由修改及扩展。

RISC-V走过15年,AI时代能否带来“三分天下”的新生态?

而在RISC-V走出实验室之前,x86和ARM两大指令集已经在产业界形成了强大的闭源生态壁垒。

“2015年到2018年,RISC-V开始萌芽,但在CPU领域已经形成了私有指令集的生态系统。”在RISC-V中国峰会的一场研习课上,国内RISC-V IP公司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讲述RISC-V发展史时谈到,当时英特尔x86继个人电脑之后又在服务器领域大获成功,ARM则在移动时代的成功完成了手机的生态垄断。

电脑、服务器、手机这类通用硬件设备有x86、ARM垄断市场,RISC-V最初选择了嵌入式硬件打开市场,主要包括AIoT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内置功能模块、工业设备控制芯片、汽车传感器等等。此类设备嵌入于其他电子设备之中,这些设备对芯片的要求是 “低成本、低功耗、可定制”,RISC-V开源指令集匹配需求,开始走向产业化落地。

2019年至2020年,RISC-V在物联网智能家居为主的嵌入式市场迎来第一波爆发。国内相继出现了大量本土RISC-V公司,其中有做RISC-V IP的芯来科技、赛昉科技,也有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创办的RISC-V公司奕斯伟计算。同年,阿里巴巴前一年收购中天微成立的平头哥正式发布高性能RISC-V处理器芯片“玄铁 910”及面向物联网的 “玄铁 E902” 芯片。

直到今天,嵌入式设备仍是RISC-V最大的应用市场。根据RISC-V国际基金会统计,嵌入式设备连续多年稳定占据RISC-V超过60%的份额。

但同时因为嵌入式设备横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物联网终端等数百个细分领域,不同场景对芯片的功能需求不同,也导致RISC-V的应用碎片化。

以软件为例,不同厂商的RISC-V实现可能在指令集扩展、硬件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开发者需为不同版本的架构单独适配软件。而在电脑、手机这些通设备上,对软件生态的统一性要求极高,用户和开发者依赖稳定、一致的技术环境。

软件碎片化会使用户担心软件适配不全、顾虑迁移成本,因此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无论从硬件设备体量,还是标准化上,RISC-V还没有形成像x86与ARM一样的生态壁垒,“在x86与ARM各自的生态领域范围内,真正在性能和成本上有竞争力的RIS-V芯片很少很少”。

胡振波直接指出,与x86在PC与服务器、ARM在移动手机上建立的生态相比,RISC-V生态最主要的问题是“专用有余,通用不足”。

行业对此的共识是,RISC-V要与x86、ARM真正“三分天下”,就需要从专用的嵌入式设备市场走向更主流的通用硬件市场,寻找下一个像电脑、手机一样的“标杆产品”。

随着ChatGPT带动AI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AI代表的高性能计算成为了RISC-V行业瞄准的下一个大的应用生态市场。

RISC-V国际基金会CEO Andrea Gallo在峰会演讲中透露,按调研机构SHD Group报告统计预测,到2031年,RISC-V芯片出货量将超过200亿颗。更为重要的是,RISC-V的成功已从嵌入式计算领域延伸至存储技术和高性能计算领域。

中国也是RISC-V大国。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峰会上介绍,2024年全球基于 RISC-V指令集的芯片出货量已有数百亿颗,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2025年也是国内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落地的重要窗口期:“香山”第三代处理器计划量产,知合计算发布基于玄铁RISC-V CPU内核的芯片通推一体芯片A210、进迭时空也发布了下一代 AI服务器的V100 RISC-V芯片,阿里巴巴达摩院也宣布旗下首款服务器级CPU玄铁C930在高算力需求场景中得到验证。

奕斯伟计算CTO何宁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认为,AI是RISC-V行业关注最多的新兴场景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大模型从云端向边端、终端渗透,这一过程会催生出大量新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这些场景是移动互联时代和移动时代所不具备的,而新场景的出现往往伴随生态重构,这些为RISC-V突破传统架构的生态壁垒提供了机会。

在他看来,尽管RISC-V仅用十年时间就达到了100亿颗芯片的出货量,但有时外界仍会觉得进展比预期慢,主要原因还是缺少一个足够大的新兴场景去推动其发展生态。“就像移动生态伴随ARM成长一样,AI时代将会催生新的超级应用,RISC-V会与其一同成长壮大。”何宁告诉记者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RISC-V走过15年,AI时代能否带来“三分天下”的新生态?》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